您好,欢迎访问雷竞技app官方版下载
400-374-9547
13974215423
公司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雷竞技(中国)app官方版下载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下村工业园68号
手机:13974215423

咨询热线400-374-9547

全国垃圾分类工作动态要闻 “数字化+”开启垃圾分类新局面雷竞技app官方版下载

发布时间:2023-03-21 11:59:50人气:

  雷竞技app官方版下载雷竞技app官方版下载1.“数字化+”开启垃圾分类新局面——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推出“数字门牌·一码到家”民生服务

  2.资源化利用让垃圾重获新生——变“废”为“宝” 建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1.辽宁 沈阳生活垃圾分类有了“超级大脑” “互联+物联+监管”打造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数字化+”开启垃圾分类新局面——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推出“数字门牌·一码到家”民生服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推出“数字门牌·一码到家”民生服务嵌入式二维码门牌信息系统,探索可回收物按7项细分类的线上线下回收模式,创新上线“资源回收”服务板块,将便捷服务送到家门口。小区居民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扫描数字门牌的二维码就实现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的预约上门收取服务,既快捷又方便。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

  多地相继出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市明确,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量达1600万吨。江苏省南京市明确,到2025年,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加快分拣中心标准化建设,基本建立布局合理、管理规范、高效便民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最早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杭州市依托数字经济优势,推进“互联网+”等数智模式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创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监管模式,推动实现回收流程再造和体系重塑。

  辽宁 沈阳生活垃圾分类有了“超级大脑” “互联+物联+监管”打造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如今,沈阳的垃圾分类工作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数字赋能为垃圾分类的推进按下了加速键。在沈阳市,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共设置了1700余组,遍布各个居民区,既便于市民分类投放,又及时收集各项数据,准确掌握前端投放情况。为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推动垃圾分类智能化。同时有些设备还具有自动破袋、语音播报、字幕提示、红外感应等先进功能,方便园区居民垃圾投放需求。截至2023年1月,沈阳市已有超过80%户居民注册了垃圾分类账户。

  沈阳市在东北地区率先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考核机构,搭建了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开展全方位垃圾分类工作现场考核,考核监测包括居民小区、公共机构、智能箱、环保屋、公共场所、重点美食街区、农贸市场、农村地区分类示范村等8个场景,考核情况纳入数字平台,用于分析工作能效和问题原因。近年来,沈阳市从提升分类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入手,实行“互联+物联+监管”工作模式,率先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生活垃圾分类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汇集企业、设施、检查等各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在线视频监管,问题派单反馈等管理活动,做到及时、高效。数字化管理的新模式为垃圾分类监管安装了“智慧眼”。

  2月23日,去年益阳市垃圾分类工作在全省排名第6,是除长沙等3个“优秀”城市外评价最好的城市之一。今年3月1日,《益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

  今年,益阳市垃圾分类将建立“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根据“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按照居民住宅区每100-300户设置一个分类投放点,且其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的要求,科学选取合适位置设置定时垃圾投放点。今年年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投放设施全覆盖、分类收运全覆盖、分类地域全覆盖;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更加科学合理,逐步实现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别化管理,力争实现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任务目标。

  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春节假期“不打烊”,共焚烧处理生活垃圾9098.04吨、处置污泥173.12吨,累计发电552.55万千瓦时,让近万吨的生活垃圾变废为宝,为全市人民营造了干净整洁环保美好的节日环境。据统计,假日期间,每天进入该焚烧发电厂的垃圾车有100余台,日平均垃圾处理量超1500吨。

  据了解,桂林市山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目前桂林市建设规模最大、投产时间最早的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采用的焚烧发电工艺及环保排放标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自2018年12月建成投产以来,年处理生活垃圾量超55万吨,年发电量超2.4亿千瓦时,承担着城区及周边县的垃圾处理任务,是该市六城区及周边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的集中地。

  日前,总投资1100多万元的浙江省龙泉市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正式动土开工,助推加快实现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模式全覆盖,扎实开展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环保意识,营造绿色宜居的社区环境。

  “撤桶并点”是指将过去分散投放的露天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专门的点位,实现垃圾定点投放、统一管理、集中清理,消除垃圾外溢、蝇虫乱飞、气味难闻等脏乱差状况。除建设普通垃圾房之外,今年,龙泉还将开展垃圾分类智能化试点,对辖区符合条件的小区安装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

  为进一步服务小区居民和一线作业人员,让城管驿站的服务半径从小区“围墙外”拓展延伸到“围墙内”,打造更具幸福感的人居环境,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城市管理局牵头,联合浙江波普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清道夫·幸福驿家”示范网点。

  近年来,杭州市上城区积极构建“清道夫·幸福驿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通过区域、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以集团化思维、市场化运作、网点式服务,按照便民、实用、环保的原则,打造“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打包站+分拣中心”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在“互联网+”模式下,“清道夫·幸福驿家”以电子云秤为媒介,全面推进智慧平台建设。采集回收物品种类、重量等信息,以5G实现回收体系日减量数据的实时上传,全面掌握全区回收减量数据,为垃圾治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库。针对小区内的可回收物回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运用微信小程序、电话预约,线下采取定时定点上门、居民自助交投等方式,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结果出炉,结果显示,2022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市民垃圾分类习惯恢复良好,分类实效持续保持稳定,绿色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湿垃圾分类量日均达到9054吨,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达到7526吨,基本与2021年分类实效水平持平。

  为不断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满意度和获得感,上海市分减联办委托相关媒体面向全市市民就全市单位和居住区垃圾分类成效开展市民调查,共有10.98万人次参与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满意度总体较高,超过95%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保持了良好态势,给予了五星好评。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生活垃圾管理处负责人透露,本次市民调查新增了针对垃圾分类恢复情况的专题调查,95%以上居民认为社区垃圾分类恢复迅速,2.63%的居民认为分类水平较去年有所下降,反映出经历本轮疫情,市民习惯养成和社区管理秩序经受住了考验。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综合管理执法局组织开展“参与垃圾分类、共建大美南山”最美分类人评选活动,选出1000余名“生活垃圾分类之星”。

  2022年以来,南部山区丰富形式、创新举措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形成“街道、村、单位广泛宣传,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垃圾分拣收集员点对点宣传,广大群众相互宣传”的垃圾分类局面。同时,南部山区各街道、村、单位把垃圾分类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狠抓落实,在平时举行的多项活动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垃圾分类专题宣传,并创新“线上+线下”的方式,通过微信群、大喇叭等方式多措并举积极宣传垃圾分类。通过广泛宣传,很多村村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投放准确率达到90%以上。2022年,南部山区还创建垃圾分类模范街道办1个、模范村100个,打造垃圾分类样板村10个,持续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为全面提升全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规范化管理水平,着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甘肃省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方案部署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规范管理工作,有效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品质品位提档升级。

  据悉,兰州市明确了规范管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的主要任务。加强行政审批管理,严格落实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审批管理,严格审批流程,确保审批程序合法合规。按照“谁发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等原则,切实强化审批后监管;构建生活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做好日常管理和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等工作。此外,兰州市要求各县区环卫部门认真谋划安排、指定专人负责,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实施;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环节短板、弱项,促使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规范管理程度持续提升;实施生活垃圾收运车辆及垃圾处置企业运行、管理全程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各项要求落实落细落到位。

  为进一步深化垃圾分类理念,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参与度,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深入一线开展宣传工作,确保居民垃圾分类观念入脑入心,全面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坚持“三会一课”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宣传引导发挥示范作用,实施监督考评完善配套制度。不断完善配套制度,深化分类工作落实。制定《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试行)》,并按照重大决策程序完成了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各项工作,目前已提交市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

  据介绍,下一步,西安市将继续强化市、区两级统筹,加强督导检查,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促进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新举措,强化宣传引导,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街道多措并举,使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切实提高辖区内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据了解,为增强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有效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及准确率,大港街道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充分发挥“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党员、楼栋长”四方联动机制作用,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社区组织协同共治,广大居民积极参与,34个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目前,大港街道在建成28座分类箱房的基础上,分批次逐步实施“撤桶并点”工作,截至2022年年底,晨晖北里、福安里等11个小区已完成撤桶工作,将原有609个点位合并为126个,实现了定点投放,提升了分类质效。借助大数据平台监管,大港街道还对居民参与投递情况、智能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智慧化计量、溯源,目前数据平台已涵盖大港街道各个小区。

  湖北省鄂州市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有效途径,在全省率先启动“以奖代补”生活垃圾分类共同缔造工作,加快幸福美好家园建设。

  前期,市委、市政府深入城乡社区(村)开展垃圾分类调研、倾听群众意见,研究制定了鄂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共同缔造活动“以奖代补”实施方案(试行)》,成立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计划与示范社区、村创建标准和验收标准,全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试行创建以来,鄂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坚持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齐发力、硬件软件同步建、引导约束相结合的思路,统筹资金105万元,结合全鄂州市35个社区(村),聚焦垃圾分类投放、收运、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等,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党建引领、全民动员、示范带动、补齐短板和建章立制等,鄂州市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活动,发动群众共同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并对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显著的社区(村)进行“以奖代补”,努力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某小区准备建造一处垃圾分类归集点,公示期满准备动工时,遭到了部分业主的强烈反对。原来该归集点靠近居民楼,垃圾收运产生的噪音异味成了业主们担心的最大问题。

  面对居民的不理解、不支持,锦和社区以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为指引,通过“垃”家常实践活动,入户走访、串门聊天,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将垃圾归集点设置在物业管理办公室两侧空地,距离最近居民楼约15米。垃圾分类“垃”家常实践活动,是以社区、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垃”家常小组,在农村、居民小区、公共机构、企业集宿区、沿街商户等区域通过拉家常式的沟通交流,解决群众垃圾分类中的困难事、烦心事。近年来,昆山市通过开展“垃”家常实践活动,以零距离协商激发居民参与意识,推动基层治理从“政府主导型”向“居民自治型”发展。为打破政府单向传输局面、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摸索实践中,“垃”家常实践活动应运而生。以入户走访为抓手,鼓励群众发声献策,尤其鼓励对矛盾点的意见表达。“垃”家常实践活动从小切口破题,进一步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垃圾分类群众参与更积极、推进更顺畅、成效更显著。

推荐资讯